首页 > 公司简介 >产业动态

产业动态

保障消费需求 能源物流需节约和绿色发展
转载于 中国工新闻网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的流动需要物流来支撑,因此能源物流在物流行业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日前,在第四届中国能源物流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物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现代服务活动,如何使能源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过程,实现节省能源和绿色发展,是我国能源物流需要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能源物流需适时、适地、适物、适人、适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指出,当今世界,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的运行基础,呈现出全球流动、高度连接和深刻变化的重要特征。其中,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既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构建对外交往、对外贸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国明确了物流产业的重要性,物流体系有了明显的提升,物流企业得到了加速发展,物流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张,能源物流也进入了建国以来的黄金期。
能源物流作为物流行业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支撑,其核心是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的地点的客户的手中,其本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价值的创造,做到适时、适地、适物、适人、适性。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而且,目前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欠发达、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第一、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低,导致经济发展的物耗和能耗偏高,能源物流需求规模偏大,在运作面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内容复杂等问题。
因此,如果能源物流没有科学发展,保证国家能源的需要就会出现问题。2014年6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能源物流整体水平比较低
实际上,能源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决定着其他产业部门等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其中,物流规模快速扩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与我国能源供需相匹配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的主体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输油(气)管道及超(特)高压输电网络,各运输通道均存在其他形势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不同种类的能源运输中承担着不同的运输任务。
由于我国能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能源物流存在资源空置、闲置、空放、分散等现象;能源物流环节多、周转慢、不规范、效率低,能源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不顺畅,总费用偏高;能源物流还停留在运输、储存等观念上,发展模式落后;能源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环境污染、安全和损耗问题严重;国际能源物流通道安全问题凸现;能源物流税费负担重,标准化和统计有待完善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
据介绍,能源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在能源物流当中,能源从产地到销地是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需要巨大的物流费用。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一万亿元。但我国能源的物流总费用占到社会物流总量的20%左右,能源物流总体水平在国内比较低。
能源物流需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
魏际刚认为,我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工业仍将有较大发展,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和物流需求仍将旺盛。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物流需求快速增加。而且,我国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要求物流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基于更快时间和更高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
魏际刚建议,我国物流业在战略方面,可采取六大战略:一是网络化战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运营网络和信息网络,构筑统筹国际国内、东中西、沿海和内地、城市与农村、社会化与自营的不同层级、不同功能、有效衔接的国家物流系统。二是联动战略。着眼于物流业服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内在要求,加强物流自身资源和供应链整合,提升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物流业与各次产业、地区经济协同和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助推器等作用。三是全球化战略。把握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新特点,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连接,提升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融入世界物流市场,利他共生,共创共享,互利共赢。四是可持续战略。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实现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活动的负面影响。五是智能化战略。把握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抢占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应用感知、识别、信息处理、实时跟踪等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灵敏、实时、可控、人性的物流服务。六是创新战略。通过理念、制度、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管理和技术等创新,推动物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站点地图 l 友情链接 l 联系我们 Copyright@上海化学工业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2062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205号